欢迎光临李桂荣,李桂荣国画艺术网,画韵传媒网!
咨询热线:
139-9200-8306
邮件:931737117@qq.com
网址:
www.yuehechina.com/lgr
地址:西安市雁
“折枝”一词最早见于[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对边鸾的评价:边鸾,京兆人也,少功丹青,最长于花鸟、折枝草木之妙,未之有也……近代折枝花居其第一,凡草木、蜂蝶、雀蝉,并居妙品。
另外《宣和画谱》记载:边鸾,长安人,以丹青驰誉于时,尤长于花鸟,……又作折枝花,亦曲尽其妙。
可见在唐时花鸟画已具独有的取景角度,一种新的构图形态已基本形成,即折枝构图。花鸟画折枝构图的概念该如何界定呢?从“折枝”字面的狭义角度来理解,应是将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折断摘取回来,放在书案斋供对着描绘。邹一桂的《小山画谱》里说的“瓶插对临”和吴太素的《松斋梅谱》里记载“初学写时,以瓶置花。”’即是指此,均以折枝形式入画。并有以“折枝花卉”命名的作品记载,如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共载有七位画家画折枝花鸟画的记录,《宣和画谱》记载十七人六十二件折枝花卉作品(见附录),但记载的这些作品大部分已遗失。查阅《宋人画册》、《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绘画综合图录》、《中国绘画综合图录续编》及众多的《宋代花鸟画册》,发现除全景构图的花鸟画作品外,其余大部分均采用截取物象的形式构成画面,仅少数几幅是以画面四周空白的折枝形式入画。而且明清以来的折枝花卉册、折枝花卉手卷和折枝扇面中大部分画面其构图也是采用截取的折枝形式。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从更广义的角度去理解折枝构图的概念,折枝构图应包括截取法和折枝法两种表现形式,折枝法是画家搜集素材的一种形式,截取法是让画面中的物像撑边,进而扩大了折枝法的艺术表现力。折枝构图是截取树木花草中其最美的一角或一段作为表现内容,并对画中所取物象进行概括取舍,使其形成既可与画外保持联系,又可四周凌空的构图方式。其构成法则运用灵活,结构组合丰富变化,内涵深广且法度严谨。折枝式构图是宋代花鸟画最常用的构图形式,以后并逐渐程式化了。
程式是绘画中相对稳定的表现方式、是极其简练和传神的符号语言,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载体。宋代的花鸟画在以写实的基础上,已形成了一套精工勾勒、重彩渲染、折枝构图的艺术“程式”, 在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文将折枝构图的艺术“程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玲珑、雅致的外形特点。
宋代的折枝花鸟画的画幅形式有直幅、长卷,册页之分,册页又可分为方形、圆形、扇面等形式。唐朝后期,花鸟画作为最后一个独立的画种脱离于人物画和山水画,因此,一些折枝花鸟画的构图不可避免地会借鉴它们的形式,且画幅大小也与山水、人物画接近。长卷形式的如崔白的《寒雀图》、扬无咎的《四梅图》、佚名的《百花图》等。直幅形式的如马麟的《层叠冰绡图》、牧溪的《翡翠鹡鸰图》、《鸠叭叭鸟图》等。
绝大多数的册页小品尺幅多均在横25厘米,纵25厘米左右,具有小巧、精致之感。画家取花卉一枝,巧布成局,如宋人佚名作品《海棠蛱蝶图》、《疏荷沙鸟图》,林椿的《果熟来禽图》等。册页中的团扇、圆形占主要比例,给人以温和、典雅的感觉,如马麟的《绿橘图》,林椿的《写生海棠图》等。还有一些其它形式的扇面,具有随意、亲切之感,如佚名的《豆花蜻蜓图》等。宋人崇尚方形或圆形的小幅折枝画是与当时的实际运用和审美意识有着密切关系,从宋代绘画《梧荫清暇图》和李公麟《高会学琴图》中的屏风可见其中的一幅幅精美小画,这都是当时实际应用的画幅。方形的画幅,乃是一扇屏风上的饰图。圆形画幅更多的是作为纨扇的面子的饰图,古人所谓的“轻罗小扇扑流萤”,指的就是这种纨扇。除此之外,这些圆形、方形和少量异形的画幅,还来源于生活中实用家具上的贴络和灯片子等。这些册页以“方”“圆”的视觉形态传达出的艺术精神与审美趣味是静思和追求平稳。这也投合了儒家“温文敦厚”“文质彬彬”的理想,表现为 “中和之美”。按康定斯基的说法,正方形在公式性的基础平面中是最客观的形态,寒冷感和暖和感保持着相对均衡,而圆形则是最接近不带色彩的静止的平面形态。
二、简练含蓄、构思巧密的图式结构。
古人论画中常谈到“取势”问题,“取势”即“构图”。“画花卉者大要曰枝曰花曰叶,而全局布置当以得势为主。枝得势,虽萦纡高下,气脉仍是贯串……其势不出上插、下垂、横倚三项,上插宜有情不宜直擢,下垂宜生动不宜拖惫,横倚宜交搭不宜平搘,此为入手最要之势。”(三希堂画谱大观)折枝花卉构图往往以近景出现,不能有较大的动势变化,因此更注重在小小的构图中巧妙地布置画面的均衡得势,以平稳为主,平中有势。宋代折枝花鸟画构图的内在结构是内敛的,重视法度,又以法度之外自出新意,具有鲜明的程式特点,并给观者带来强烈的可视可感性。
(一)、一波三折式:折枝构图往往截取树木花卉中最精彩的一枝加以描绘,以一枝联想全株,较大的木本枝杆在小小的画幅中尽显曲线美之变化。如林椿的《梅竹寒禽图》,此图写红梅翠竹,一枝梅花从画幅左上侧入画,以一波三折之势向下横倚出枝,一气贯注,欲下垂而先上行,未梢又自然分出上下两小枝,一只寒禽刷羽伫立上行枝头,几朵梅花含雪点缀下行枝头,画面左上侧衬以几片竹叶,与小鸟、梅花遥遥呼应。此构图贵在得势,即有物象富有生机的生长之势,又有画面的均衡之势,取势传情,生动自然,且画面疏朗,简约含蓄,以极其精炼的形式语言精心捕捉近景中所蕴藏的美,是宋代折枝构图中经典的构图图式,给人一种高贵典雅、严谨端庄的风格感受。类似的画面还有佚名的《枇杷山鸟图》、《琼花翠鸟图》,《梅竹寒禽图》、林椿的《果熟来禽图》等等。